作者|龚宸芫
(相关资料图)
编辑|沈天香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一场智能座舱新浪潮正席卷汽车制造领域。
2023年9月4日,长安汽车举办2023科技生态大会,分享了在数智化层面的落地成果和探索进程,如定位为数智进化新汽车的长安启源序列,其首款产品启源A07将在本月开启预订。
这款产品的核心优势之一,是情感岛数智座舱,其以新技术、新服务为支撑,围绕多场景、个性化,在人机交互中给用户带来私密且沉浸的用车体验。
不止长安汽车,大部分车企的智能座舱都在朝上述方向发展。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持续进化,消费者对驾乘体验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关注生活品质,追求内心宁静的特点,也体现在用车生活上。有车企高管表示:“车内独立、隐私的空间更能满足消费者深层次需求。”
8月以来,飞凡、阿维塔、长安汽车、智己、奇瑞等车企,都发布了新的智能座舱或相关产品,部分新智能座舱还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能为用户带来千人千面的体验。
“智能座舱逐渐发展,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第三生活空间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动能,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渗透率超过75%,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赛道。”在9月5日举办的2023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生态论坛上,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彭健锋说。
01.卷向L2之上
自2015年起,智能座舱概念开始在国内兴起,最近两三年为大众所熟知。什么是智能座舱,它能为消费者带来服务和体验?
在业内人士看来,智能座舱是搭载高性能的软硬件系统,具备人机交互、网联,同时还有一些场景扩展的能力,给驾乘人员提供舒适、愉悦、安全、高效的移动空间。
重庆康佳光电科技公司巨置转移开发中心总经理萧俊龙,以感知为划分界限将智能座舱分为L0-L4共五个发展阶段。
L0阶段被称为功能座舱,具有被动交互、车机服务、舱内部分场景等特点;L1在此基础上,新增授权交互、舱域服务、主动感知驾驶员等功能;L2阶段演进为部分主动交互、可升级网联云服务、舱内外部分场景;L3阶段升级为高阶感知,具备部分主动交互、开发网联云服务、舱内全场景、舱外部分场景、主动感知驾驶员特点;L4则是全面认知,不仅能主动交互、可无驾驶员,还能实现云控平台服务和舱内外全场景。
同智能驾驶一样,大部分已上路的汽车所搭载的智能座舱还停留在L2级,主要包含了休闲娱乐、办公场景以及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相融合的场景,能给用户带来交通之外的价值和协同性交互。
在智能化、电动化的核心发展趋势下,智能座舱的语音控制、智能AI、氛围灯、脸部识别、手势识别等技术快速迭代,目前有部分车企已在量产车上实现更高感知,如小鹏汽车G6搭载的智慧多场景座舱。
该座舱可将时间、地点、温度等环境感知设置为触发条件,创建成能一键执行或自动执行的场景,使用户能够拥有千人千面的高级定制感。并且,其语音系统已实现连续指令识别、多音区识别、无网络可使用能力。
接下来,智能座舱将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
8月25日,飞凡在成都车展上发布打破手机品牌界限的车联融合方案——飞凡巴赫座舱数字生态,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推送给用户。
该座舱具体表现为,用户上车后,可实现从手机到车机之间的无感切换;车内影音娱乐应用下载也相应增加到11个,包括8个视频应用及3个音频应用;还支持OPPO、VIVO、小米等多品牌手机与车机的无感互融。
于成都车展前夕上市的阿维塔11鸿蒙版,在鸿蒙座舱的加持下,亦能实现功能跨设备协同操作,以及丰富的应用生态;从用户体验层面看,鸿蒙座舱不需要学习便可上手,其可根据路况、车主状态以及车况等综合分析,主动推荐内容、安全提醒,提供个性化服务。
未来,车将变成人的第三空间,个人属性和私密性更高,车与人的关系更加密切。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智能座舱部副部长张鲁楠认为,智能座舱的差异化竞争聚焦在场景上,集成、协同、跨界是关键点,分为两大维度:
一是场景细分,无论是驾驶场景、娱乐或者是在一些舒适、休憩和车外交互场景,车企都应充分考虑用户体验需求。二是感知,即用户对于安全、高效、易用性、情感、舒适化、个性化的需求。
如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上发布的新汽车。其通过UNIBrain超脑中央计算平台、“中央+环网”智慧底座、超200个主动交互场景等三大能力,未来能实现自主接驾、智能充电、自然交互,即空间、形态可随车主而变,能听懂车主意图、场景由车主定义,形成一个开放的用车生态。
02.三大难题待解
比起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因性价比高、法律法规受限小等原因,已进入发展快车道。但在迈向下一个新阶段前,还有几大难题待解决。
首先是语音感知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上的难点。
“智能座舱进步需要核心技术支撑。以座舱人机语音交互为例,此前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比较成熟,但语音感知处理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方面还需要完善。今年以来,随着AI自然语言大模型的推出,相关领域迎来技术突破。”中国科学院声学所首席科学家颜永红表示。
智能座舱正进入大模型时代。如智己LS6将搭载生成式大模型,能为用户打造零距离的生态体验;奇瑞星途全新系列星纪元ES将搭载科大讯飞的星火认知大模型——LION AI等。
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事业部副总裁和卫民认为,大模型具备非常深度的语义理解能力,加上本身生成式的内容服务和生态数据的融合,将赋能智能座舱实现完全闭环的用户体验,人机交互更加自由。
不过,即便使用大模型,智能座舱仍有难题待攻破。比如,轻量化大模型前景尚未可知,如何从云端走向终端本地部署,打出差异化竞争策略,车企在追寻答案过程中还需付出不少努力和试错成本。
其次,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智能座舱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这体现在三方面:终端层面、传输通道、云平台。
随着智能座舱能接入的应用越来越多,移动APP带来的安全问题将随之增长。在传输通道层面,无线、网络传输,以及车载诊断接口等方面存在一定风险。云平台的安全风险成为近两年的关注重点,包含数据的恶意窃取、篡改,以及敏感数据非法访问等。
2022年12月,蔚来被曝出数百万条注册用户用户数据遭不法人士泄露,网上列出的数据涉及蔚来的经营以及客户隐私,比如订单数据、车主身份证、用户地址,甚至车主亲密关系、车主贷款数据等隐私信息也全部涵盖在内。
对于上述安全隐患,车企和用户要如何规避?
奇安信科技集团工业互联网安全事业部总经理李小军认为,车企可在智能座舱层面建立可信的环境感知;在应用层面,车企和第三方应该注意安全漏洞、隐私窃取等方面的安全防护;用户则要尽可能阻断应用访问、网络访问、身份认证等信息,避免车不在控制范围内所造成的问题。
再者,于用户需求上,大部分车企对智能座舱场景把控不够精准。有行业人士认为,部分车企在品牌战略上刻意强调年轻路线,反应到智能座舱产品上,好玩、科技成为核心卖点,但这些并不能解决目标购车群体的核心痛点。
不同年龄圈层生活方式差异化,核心诉求并不相通。如年轻人有活力、科技属性强,但消费能力普遍偏弱;车企在为其打造车时会在智能座舱上堆科技配置,造车成本会相应提高,与年轻人消费能力形成偏差。
在思特沃克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业务咨询专家朱晨看来,针对年轻人,车企应将车的复杂使用场景简单化,并减少相应造车成本。
另一面,中年人的消费能力高于年轻群体。工作负担以及家庭成员结构,使用车场景更加多元化,智能座舱的办公属性和生活属性更强。此时,将车打造为移动的家,更能吸引中年人。
简而言之,在打造新车时,车企应回归用户真实价值,让智能座舱功能落到实处,华而不实的噱头不是长久制胜的关键,反而一些体贴入微的功能会成为新车的亮点。
智能座舱的新时代就快来了。